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创建于1975年,是国内最早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2002年与卫生学教研室融合成系,自20世纪80-90年代,围绕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主要进行了国家标准《车间空气中百菌清卫生标准》(GB11526-89)和《水源水中百菌清卫生标准》(GB11730-1989),以及“湘江污染综合防治”等国家及省部委科研课题的研究。在重金属毒物的肝肾损害及其免疫毒性、噪声和局部振动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室内外环境空气和水的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粉尘与尘肺、环境化学物的生殖毒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10余项。


  进入21世纪,本学科开始了化学物的代谢活化及其毒作用、甲醛等化学物生殖毒性、铅对神经系统作用以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居民生活环境微波辐射水平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近年在环境重金属污染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本学科人员主编和参编各种专著或统编教材数十部,学科创始人王翔朴教授主持编写的《卫生毒理学实验方法》、《卫生学大辞典》、《肾脏毒理学》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学科曾与日本、美国等国家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关系,某些研究领域一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年始挂靠生物统计学科招收博士生,2011年获得“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讲授的《卫生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均被评为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校级重点学科。


各教研室历任主任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王翔朴、凌之琰、李佩珊、熊敏如;

    环境卫生学:李蕴珍、朱继佩、唐明德;

    卫生学:何善元、孔杏云。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胡建安


现任系副主任

    段燕英


师资队伍

  全系共有教职工8名: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2名,

  分别在全国性专业学会担任理事、委员或省级学会担任副主任委员、委员等职务。


教学任务

  五年制、八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卫生学》,预防医学专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卫生监督学》,硕士研究生《现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现代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


科研

  近5年承担的课题和主要研究方向

  承担的课题:

⑴ 采用RNAi对肝外组织脂氧合酶同工酶的化学物氧化活化功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331)

⑵ 矽肺的个体矽尘接触和效应的预警值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966),

⑶ 环境化学物的活化及致畸作用与靶器官不同代谢酶的表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⑷ 诱导型热休克蛋白 70 降低甲醛生物学损伤的作用和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2177)

⑸ 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损害及其风险评估和防控研究(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前沿研究重点项目,721500014)

⑹ 胎盘和胚胎中化学物的活化及致畸作用与脂氧合酶等代谢酶表达的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533021)

⑺ USP26基因的功能和分子机制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0162120030)

⑻ 诱导型热休克蛋白70降低甲醛毒性的机制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0162120077)

⑼ 加强湘雅医学院医学课程中公共卫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CMB课题)

⑽ 职业病辅助诊断计算机专家系统(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主要研究方向:

① 代谢酶介导的化学物氧化活化与毒作用;②典型环境污染物(重金属、甲醛)对健康的影响及风险度评价;③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人才培养

  近五年共招收博士生 3人,毕业2人;招硕士生28人,毕业19人;

  近5年公开发表研究论文 50篇,在国内核心期刊(CSCD )16篇,国际学术刊物(SCI)6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部,出版教材(含教学用书) 11部。


联系方式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上麻园岭238号公共卫生学院3楼东

    电话(办):0731-84805460




Baidu
sogou